我们认为,消费类和医药的长期风险较小,而科技类往往隐含着长期风险。为此,本文重点讨论科技类成长股的规律。科技股的疯狂来源于产品的社会渗透,渗透率是寻找成长性行业的关键指标
股民如何在反弹中优选成长股
我们认为,消费类和医药的长期风险较小,而科技类往往隐含着长期风险。为此,本文重点讨论科技类成长股的规律。科技股的疯狂来源于产品的社会渗透,渗透率是寻找成长性行业的关键指标。
我们对科技股的划分有两种:
一种是单种科技类产品的普及,如某某品牌的手机(大多指市场跟进者);另一种是影响一个时代的科技品,如汽车、电脑的发明(大多指市场的领先者)。从美国科技股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其规律:短期波动看景气度,长期机会看普及率。
我们发现,渗透率是寻找成长性行业的关键指标。某种产品的社会潜在使用群体是该行业的成长空间。一般来说,只有当其渗透率接近10%的时候才能确定该产品(或服务)是否能成为主流。成长性行业的最佳投资阶段是其渗透率从10%向50%发展的阶段。新兴股票泡沫是新科技从成长走向成熟阶段的典型特征,汽车和电脑是过去100年里最让社会心动的技术进步,他们所造就的泡沫也大致相似。
20世纪20年代的新技术泡沫是汽车产业和大规模制造业的泡沫,汽车是这次新技术革命的中心。在1914-1928年间,汽车在城镇中的市场渗透率从10%上升到90%,支持它的就是大规模制造业中的装配流水线革命。S•登特以汽车为例阐述了新技术或新产业的S形演化模式。在创新阶段,很多新公司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创新时期开始启动,新产品的社会渗透率达到10%是启动的标志。这时有可能激发泡沫,但程度不会太大。
然后,是一个成长期,这些新公司快速的首次成为主流公司。紧接着,就是一个巩固期,也是一个轻度衰退时期,行业经历一个大洗牌,行业渗透率也达到了50%的驻点。洗牌之后,进入成熟期,少数幸存下来的公司成长为新工业时代的行业领袖。
汽车是20年代之前的绝对的新兴事物!从1912年算起,直到1919年底的汽车股成长期泡沫高峰,标准普尔汽车股指数上涨了大约14倍。即便是纳斯达克指数,从1992年到其2000年的高峰也不过只有10倍。
在新科技成长和走向成熟的历程中,龙头公司的成长速度往往快于行业。因为,我们在投资新兴科技公司时,应该选择该行业的龙头公司。这样做既具有高成长性,也具有安全性。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,很多新兴公司在行业整合的大浪淘沙中消失。更别说在技术路线上走偏的中小型新兴公司了。
通过对汽车产业S形成长曲线的解读,我们能够轻松地观察互联网科技的成长与成熟。1980年代以来的长期大牛市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的。首先,西方国家以跨国公司的形式,为其走过成熟期的半导体产品(家电)找到了新的市场;
紧接着,大型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,而世界市场的不断开拓无疑为极大丰富的工业产能提供了基础;最后,是个人电脑的普及把这一轮牛市推到了2000年的顶点。
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无疑是这一轮大牛市中典型的“新兴科技泡沫”,同样,2000年也是计算机牛市的顶点。2000年之后,个人电脑的生产国从欧美最终转向了中国。当中国成为世界工场,完成全球大部分电脑出货量的时候,计算机牛市与2007年正式宣告结束。